聲樂學習時這一錯誤觀念要避免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8-04-23
點擊數:
聲樂學習者在歌唱聽覺上的錯覺是產生錯誤的聲音觀念和歌唱毛病的根源 。要培養學習者在歌唱發聲中對喉音、鼻音、舌根音、白聲、顫抖音、虛聲、漏氣聲、 等一系列錯誤發聲有準確的聽覺辨別能力 。有的學習者錯把喉音當成是喉腔共鳴 。這樣的初學者比較多 , 因為在他模仿或學習的過程中他的耳朵沒能仔細地作出鑒別 。拿最初級的耳朵去鑒別細微的聲音變化 , 對于一些初學者確實存在困難 , 但不能在發聲時故意壓低喉嚨 , 壓出聲音 , 做出聽覺上看起來很像那么回事的樣子 。這是初學者的聲音觀念不夠明確導致聽覺錯覺的后果 , 在中低聲部普遍存在 的問題 。實際上喉腔共鳴 、 胸腔共鳴的聲響效果是自然的 、 柔和的 、 通暢的 , 并不是壓出來的 、 生硬的 、 做作的喉音 。喉腔共鳴 、胸腔共鳴是在發聲 自然的前提下而產生的 , 也就是發生時保持 自然狀態 , 喉頭要保持相對穩定 。也就是說 “真聲位置假著唱 ”。而有些學習者把 “美麗的喉音 ” 當成樂音 , 這完全是聽覺上的錯覺 , 更加加深了錯誤的聲音觀念 。還有的學生錯把鼻音當成鼻腔共鳴 , 這也是一種聲樂學習中的聽覺上的錯誤的聲音觀念 。實際上鼻腔共鳴與鼻音的區別是很明顯的 。鼻音是晦澀的 、 尖細的 、 不通暢的 。鼻音的產生是因為軟愕失去控制 , 氣流從鼻孔泄出 , 鼻孔兩翼沒有展開 , 鼻孔不通暢而造成的 。鼻腔共鳴是聲波在鼻腔產生共振 , 它的音響明亮 、 圓融 、 松弛 , 聲音有亮心 , 并且能感覺到發聲時 , 鼻梁上部位有明顯的振動 。鼻音和鼻腔共鳴有截然不同的區別 。鼻腔共鳴是歌唱發聲的藝術音響 , 鼻音則是嚴重影響歌唱與發聲的錯誤聲音 , 這又是說 “假聲位置要真著唱 ”。
因此必須 。糾正錯誤的聽覺和錯誤的聲音觀念 。有的學生還會把聲音 “后倒 ” 當成是頭腔共鳴 。這也是聽覺上的錯覺 。聲音后倒與頭腔共鳴不僅在音響效果上 , 而且在概念上都是完全不同的 。在歌唱發聲中 , 后倒音響的產生會 斷送聲音的青春活力 。不僅聽著感到聲音空虛 、 音色蒼老 , 似乎是一些軟愕肌 肉聲音 , 而且就連學習者本人也會感到演唱吃力 。觀察歌唱聲音后倒的人時 , 會發現他們青筋爆出 , 面紅耳赤 , 后倒的聲音沒有 穿透力 , 無法控制聲音 的自然流暢性 , 高音更難完成 。聲音后倒有強大的 自我欺騙性 , 自己聽 , 認為聲音大而且通暢 , 而別人聽起來卻是 “棉絮里作響 ”。正確的頭腔共鳴是發聲時能感覺到頭腔空闊 , 聲音具有金屬聲音特質 , 穿透力較強 , 并能達遠 。錯誤的聲音觀念是導致錯誤的聲音的罪魁禍首 。有的學習者錯把抖音當成顫音 。抖音也是喉音 , 舌根音 , 它是由歌唱者在歌唱發聲時喉部肌 肉痙攣而做作出的一種抖動的聲音 。是歌唱者喉頭不夠穩定 , 上下 串動 , 喉部肌肉處于失控狀態而造成的 。抖音使聽眾極為不安 、或象喉嚨卡住魚刺一樣的難受 , 然而顫音則是歌唱發聲中必不可少的 ,自然的 、 美的 、 有規則的技能技巧 。